如果要问长沙那个地方好吃的多,十有八九人家会告诉你是坡子街。
还记得我们在长沙上学的时候,在一些天气晴朗的周末邀朋结伴三三两两的到黄兴路步行街,一逛就是几个来回,基本上是只逛不买,看看专卖店里漂亮的衣服和街上来来往往的俊男美女们也是一种别样的满足。逛得没力气了,就一头扎进坡子街,一块钱的糖油粑粑,几块钱的臭豆腐,还有红薯饼、烤肉串、烤香蕉玉米之类的都是我们的最爱。一路走下来,不到十块钱就既可解了嘴馋,又慰劳了自己的肠胃,还会在与好友的谈笑间油然而生一种心满意足的幸福感。特别是大冬天的时候,在冷风嗖嗖的街口吃一串热气腾腾甜而不腻的糖油粑粑,那真是暖和得迎风流泪啊。我想,那种单纯的快乐或许不是我一个人在怀念。
毕业后几年再回到长沙,逛步行街的时候特意的去寻找了记忆中的坡子街,几次都没有找到,不禁有些怅然。后来因朋友邀约在坡子街小聚,在他们的指引之下一路寻过去,才恍然,坡子街仍在,只是朱颜改。原来自己一直寻觅的那条记忆中嘈杂而喧嚣的小吃街早已改头换面,修整一新了。如一个质朴的乡村小妞出落成一个时尚的气质美女,秀色依然可餐也。各种民俗小吃云集,牌坊口左有星月楼,右有湘韵阁,一条麻石路向两端延伸开去,东接繁华的步行街,西临温柔的湘江水,红墙绿瓦的仿清建筑与远处的高楼大厦在阳光下相映成趣,倒也别具风情。
作为一个外地人,我所见过的长沙坡子街不过十年,然而据介绍,坡子街的历史却可以溯源千年。
跟紧紧相连的太平街一样,坡子街也是因着湘江边的码头而繁华起来的,以前的坡子街分上下坡子街,以三王街口为界。上坡子街地势较平坦;主要是银行、金号,如:中央银行,长沙最大的李文玉金号、余太华金号,在财政部注册的恒和钱庄都在这里。因此在旧时,上坡子街可以说是长沙市的金融中心。下坡子街主要是药材行和疋头号。药材行,经营中药材的批发,多为江西人所开。疋头号,经营棉布和棉纱的批发,如浏阳的夏布、平江的青布,这里是集散地。横坡子街,则是上坡子街中部向南伸出的一条小街,约三百米,直通樊西巷,与坡子街成T形,故名横坡子街。是生产和销售时髦木器的地方,如风行一时的宁波床,就只有这里有买。三条坡子街各有其特点,但除了火宫殿的那些小吃摊位以外,没有一家饮食店。
时光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在时代的变迁中,坡子街也在不断的转变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不管是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路人,最终都会成为她的过客,我们能看到的,也始终不过是她千面中的一面。即便,从那些年代久远的建筑中,我们能顺着时空追溯到那些我们所未曾见证过的时代,由此揣摩她昔日的容颜,亦无法感受到当时的喧嚣抑或沉寂了。
如今,每当入夜,湘江上清风徐来,坡子街的灯火次第燃起,各种美食的分子弥散在空气里,冲击着我们的嗅觉。于普通的食客而言,我们今天走在坡子街或许追求的只是感官上的刺激,味蕾上的满足,觥筹交错间那一霎那的迷离与欢畅。还有多少人愿意用人生中那些短暂的欢愉去换一条街道前世今生的思索?
然而,不管你是否关注,历经千年的坡子街始终存在。突然想起时下因《非诚勿扰2》而再度流行的那首仓央嘉措的诗歌“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说到坡子街,不得不提火宫殿。火宫殿是省长沙市的著名特色景点,本身主体是一个火神庙,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火宫殿附有火神庙、财神庙、弥陀阁、普慈阁之建筑,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文夕大火,殿宇焚毁殆尽,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修。仅恢复火神庙堂。如今此地因聚集了最多的、最正宗的潇湘美食小吃而著称,来此的多是为了品尝湖南美食小吃。
这位在坡子街的湖南湘剧院门口摆摊的大妈说,她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了,每天就这样坐着,春去秋来。老伴之前是在剧院放电影的,后来中风了失去了劳动能力。她赚的钱就供一家人生活。
在坡子街的制高点,有座名为“伍厚德堂”的建筑,据说,建筑由当时长沙知名泥木匠人祖利凯父子建造。建筑风格西式为表,中式为体,可称民国时期长沙公馆的代表作。由于该建筑特色岀众,2005年伍厚德堂被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由钱庄到公馆,再到现在的宾馆,它也在见证着这条街道一百多年来的变迁。“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句话一直以来也成为我国志士仁人所崇尚的道德制高点。
(图/文 若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