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
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类型,与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紧密相连。一方面,它的形成发展是在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另一方面,它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湖湘文化的历史源流
湖湘文化是有着自己的历史源流、主要特质的地域文化。当然,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的湖湘文化,总是随着中华文化史的变迁、发展而不断地演变、重构,从而转变自己的文化形态。但是,这种不断演变、转型的地域文化又有着明显的继承性,从而表现出文化类型固有的区域性的特质。
湖湘文化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下述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湖湘文化的孕育期。
在湖湘文化成型之前,这里已经出现了区域性文化形态——苗蛮文化与南楚文化。史前时期在现在湖南一带主要是三苗、南蛮人活动的地方,盛行作为部族文化的苗蛮文化。以后出现的楚文化则是一种以方国为基础的区域文化,其幅员包括后来的几个省区。楚文化是一种有特色、有成就的文化形态,尤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民风民俗、工艺器物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总是前后相继的,楚文化的产生,就是中原文化与苗蛮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样,湖湘文化的产生,也是中原的儒家文化与本地的楚文化遗存相结合的结果。
(二)古代湖湘文化的形成期。
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北而南移的历程,而文化重心南移的真正完成是在宋代。这个时候已经确立为地方行政区域的“湖南”,其文化教育、学术思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从而导致古代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崛起。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国思想文化正在进行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综合,这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主流是理学,故而这段时期崛起的湖湘文化是一种理学型的核心文化,湖湘之地先后出现了理学开山周敦颐、理学学派湖湘学派、理学总结者王船山,使得宋明时代的湖湘地区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大本营,湖湘之地发达的书院则成为理学思潮的学术文化基地。当然,楚文化的一些特质和要素也渗透到重新建构起来的湖湘文化中,如楚文化中对宇宙天地的求索精神,苗蛮文化中的生命意志与信念执著,均对唐宋以后湖湘文化产生影响。
(三)近代湖湘文化转型期。
中国近代文化是在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冲突、融合中形成的。地处内陆的湖湘文化再次崛起于中国近代史,并且成为全国最具活力、最有影响的地域文化之一。近代湖湘文化所以能够取得这么辉煌的历史成就,源于它在中国文化大变革时期的与时俱进。近代湖湘文化站在中国文化变革发展的最前沿,力图解决一个涉及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课题:即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下,努力重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近代型文化。从“师夷长技”的呼吁到洋务运动的倡导,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风云,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马克思主义传播,近代湖湘文化总是挺立在中华文化转型发展的时代前沿。近代湖湘文化试图解决的是时代课题,却又继承了古代化的优秀传统,包括忧国忧民的经世情怀、探求宇宙的原道精神、道德修养的人格魅力、不屈不挠的性格特质,等等。
(四)当代湖湘文化的发展期。
这个阶段主要是指当前湖南地区的文化现状。当代湖湘文化正处于现代化新型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前三个阶段是已经完成并成为历史的文化,而湖湘文化的第四期发展则是正在建设中并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它的文化成就和主要特质尚处于一个不断演进和形成的过程之中,并且还有待于21世纪的湖湘人的不懈努力。
二.湖湘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湖湘文化取得的成就,体现在它对中华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这种贡献。与中华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关。
湖湘文化第一期发展目标是建构方国文化,从而为即将统一的中华文化作出贡献,这个时期的楚文化实现了这一目标。楚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苗蛮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楚文化中那些属于地域性的性格、习俗、心理等文化要素是以本土的苗蛮文化为主,而另一些属于思想、观念及意识形态等文化要素则是以南下的中原文化为主。楚文化产生的哲学思辨和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工艺器物,融入到秦汉时期统一的中华文化之中。
湖湘文化的第二期发展是完成和实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并建构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兼综佛道思想,使中国文化思想向更高层次综合发展,两宋时期崛起的湖湘文化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周敦颐综合儒释道而成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南宋时期又形成为理学集大成作出重要贡献的湖湘学派,此后,理学成为统治中国七八百年之久的主流思想文化。这个时期的湖湘文化的贡献是伦理主义的思想学术,从周敦颐到王船山的天人之学,是这个时期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
湖湘文化的第三期发展是在民族与社会的双重危机下,建构一个兼容中西、实现文化转型的近代文化,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社会进步的目的。通变与求新的近代湖湘文化亦很好地回应了这一挑战,一代代湖湘学人站在时代的前列,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变革和转型,与时俱进正是湖湘思想文化的最大特色:从最早倡导改革、开放的魏源,到维新先驱谭嗣同、唐才常;从辛亥志士黄兴、宋教仁的共和理想,再到新文化运动中毛泽东、蔡和森的共产主义追求,正清晰地展现湖湘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三.湖湘文化的当代发展
当代湖湘文化正处于第四期发展。今天,中华民族面临的时代课题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文化理念建构,以及具有中华文化精神价值的文化产业,从而增强和发展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如果湖湘文化要能够重新获得历史的辉煌,它一定要借助当代文化全球化与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回应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湖湘文化传统,不仅构造着我们的过去,并且正在构造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因此,讨论和反思湖湘文化传统就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具有建设和发展现代文化的重大现实意义。湖湘文化的现代创新与发展应该从其地域性文化传统中获得文化资源,包括苗蛮文化与楚文化中具有的强悍生命力的个性与塑造艺术心灵的审美观念,宋明湖湘文化传统中那种培养主体人格的伦理思想、教育理念,近代湖湘文化传统中那种与时俱进的开放精神以及确立一代豪雄的经世理念,它们均是当代湖湘文化发展的宝贵文化资源。湖湘文化的优秀传统能够在艺术审美、伦理人格、知识卓识等方面为新一代的湖湘知识群体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使他们能够在当代的文化产业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更好地施展自己。
同时,我们现在都认同湖湘文化忧国忧民、实事求是、通变求新、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优秀精神传统。那么,我们可以从湖湘文化的忧国忧民中寻找现代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从实事求是中寻找文化建设的思想方法,从通变求新中探寻文化建设的目标,从兼容并蓄中获得吸收外来文化的博大胸襟,从敢为人先中激发奋发创新的宏大志向。
相关链接:朱汉民简介
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专门史(历史学)、中国哲学(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委、省政府“首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的学术兼职有: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实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客座研究员、湖南省政府院士专家咨询委员等。主持国家重大学术工程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图书和其它部省科研项目十多项。出版《宋明理学通论》、《宋代四书学与理学》、《湖湘学派史论》、《中国学术史•宋元卷》、《湘学原道录》等学术专著。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教材奖、教育部和湖南省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曾应邀到美、法、日、韩、新加坡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讲学、学术交流。担任丛刊《中国书院》、《原道》主编。